期刊专题

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哲学变革

引用
@@ 众所周知,宗教问题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问题,宗教批判也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但是,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页)的命题,还是向人们昭示了宗教批判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不仅继承了以马丁·路德、莱辛、歌德等为代表的德国宗教批判的思想传统,而且也继承了青年黑格尔派如鲍威尔、施蒂纳等将一切在政治、形而上学、法律、道德的领域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都归入宗教观念的传统:”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同上,第283页)马克思甚至认为哲学与宗教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他眼里一切传统哲学家都会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头脑中形成的神圣怪影:”这个顶峰的、锐利的头脑就是各个愚钝的头脑的思辨的统一,就是救世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1页)我们很难从马克思的论述之中确定一个对于宗教的清晰、完整的定义,但是马克思对于宗教内涵的理解却是深刻的、广泛的,这一点无庸置疑,正如麦克莱伦所说:”宗教一词在马克思眼里拥有广泛的意义,从理念系统到大众信仰的政治和社会功能.”(Mclellan,p.31)可以说,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批判既有着对狭义上的制度宗教的否定,又有着解构一切传统政治、哲学等的核心观念、砸碎一切”偶像”的意义,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就是与”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把”受僧侣精神影响的德国人转变为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页).我们认为,从宗教批判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把对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否定、对唯物史观内涵的揭示和对共产主义思想的高扬有效地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新哲学的彻底变革.

发现马克思、宗教批判、哲学与宗教、人民生活、恩格斯、政治制度、特殊地位和作用、思想传统、青年黑格尔派、宗教观念、哲学本体论、生活的宗教、宗教问题、宗教内涵、选集、形而上学、唯物史观、统治地位、生活现实、僧侣

A81(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哲学研究

1000-0216

11-1140/B

2006,(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