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形而上学到宗教形而上学--对克尔凯郭尔两部假名作品的解读
@@ 丹麦作家、思想家克尔凯郭尔的作品自从被广泛地翻译为欧洲其他语言之后,即被视为开启了20世纪的存在哲学.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克尔凯郭尔并不是专业化的、学院派的哲学家,他对”做学问”深恶痛绝,常常对那些以研究他人思想为谋生手段的学者教授们加以讽刺挖苦,在著述时亦没有恪守哲学写作的规范,并有意制造了一些为哲学学者们所不熟悉的手法,比如化名和假名,反讽和戏仿等.可以说,克尔凯郭尔对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充满了敌意,当阐述自己关于”实存”(Existents;Tilvaerelse)①的思想时也没有为之贴上”哲学”的标签,而是只谈”实存的思想”.3.Existents和Tilvaerelse这两个词在克尔凯郭尔那里同时出现且经常换用,可视为是同一的.前者为拉丁语源,后者则相对更为”本土化”.
哲学写作、形而上学、宗教、克尔凯郭尔、假名、作品、思想家、学者、谋生手段、存在哲学、专业化、哲学家、学院派、拉丁语、本土化、作家、制造、语言、手法、欧洲
B0-;TP3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