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眼看改制——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思考之一
@@ 改制学校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发展的?通常的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僵化、缺少竞争活力、办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种种弊端,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少数中小学校开始实行体制改革(即创建”国有民办”或是”公办民助”学校).这些学校改制的目的是:创新办学模式,整合民间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对此新生事物,当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成长性,给予了比较多的肯定与赞扬.
学校改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办学模式、质量和效益、公办中小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体制僵化、体制改革、民间资源、竞争活力、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改制学校、大城市、成长性、整合、创新、弊端
G63(中等教育)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