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4134(c).2016.08.058
从《平面镜》一课教学设计谈初中物理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平面镜》知识点是无论哪种教材中都要学习的一节内容,笔者所选用的是苏科版的物理教材,《平面镜》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教学时间应该为1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苏科版教材中,这个探究活动是学生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从提出猜想,到设计实验,活动后归纳结论,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如何开展也进行了几次修订,从2003年的全开放式,到2005年改为先体验确定像的位置过程,然后再猜想像的其他特点,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008年的教材中改为先根据平时照镜子的过程猜想成像的特点,然后利用给定的玻璃板、棋子等器材设计实验,在白纸上确定位置并测量距离,2015年版的教材中,提出猜想的方式没变,但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实验只进行了提示,请学生设计方法,利用方格纸比较距离,但是记录的表格中仍然是以cm为单位的。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平面镜》实验如此改动次数之多非常少见。笔者认为,专家之所以频繁修改这个探究活动,主要原因是想让这个探究活动进行的更有效,否则这个探究活动就空有探究的形式,而失去探究的意义。本文就设计《平面镜》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如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初中、探究活动、物理教材、设计实验、苏科版、猜想、玻璃板、学生、确定位置、设计方法、全开放式、测量距离、教学时间、知识点、八年级、专家、验证、学习
34
G63;TP3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