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的效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逐渐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积极的效能.我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开展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取得了有效的进展.我的研究结论是:①生源素质差异,在实验教学中更需要小组合作探究.②学生实验能力基础差异,在实验教学中更需要小组合作探究.③学生实验探究积极性差异,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得到互助和调动.④"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编排方式,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顺利进行.⑤学科教学现状的递进性,也需要通过加强小组合作探究来互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①学生性格、能力、思想之间的差异性,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仍受小学的学习方法影响,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学习习惯改变较困难,学习能力进步的差异也很大,这些因素影响合作探究课堂中的调动组织难度,影响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②现有教学条件中生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现有教学条件中班额较大,有些班级达到70多名学生,合作小组分组较多,教室空间不利于安全操作实验、不利于小组之间的实验展示与交流等活动的开展,而且小组多,每组平均指导的时间短,影响了教师的参与调控的空间和详细指导的时间.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探究教学、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实验能力、合作学习、教学条件、物理教学实践、生源素质差异、空间、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积极性差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主探索、因素影响、学习习惯
31
G63;G42
2013-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