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探究能力主要是指: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等能力;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应当强调物理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物理结论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只注意物理活动的结果."经历物理结论的获得过程"其实质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究和发现物理的规律.
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要给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结论.这里,教师铺设的台阶是否适当,主要看它是否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似会非会"、"半生不熟"的状态.猜想实际上是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尝试性掌握.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时,首先,应当在分析新旧知识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揭示知识间本质联系这个目的,安排猜想过程,促使学生发现内在规律;其次,应当分析学生已有物理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猜想的主要内容;再次,要尽量设计多种启发路线,在关键步骤上放手让学生猜想,使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
生物理、引导学生、猜想、新旧知识、教学情境、本质联系、物理认知结构、物理课堂教学、探究能力、经历、教师、活动、规律、物理教学、物理概念、设计、培养学生、关键步骤、体材料、状态
31
S75;S71
2013-06-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