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伪问题”增强提问有效性——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思考
所谓"伪问题",即与真问题相对,是教师没有联系学情及能力培养目标的提问.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伪问题"主要具有如下特征:简单而重复性的问题;无疑问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等提问;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导致"冷场"的问题.若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需要增强提问的科学性、艺术性,避免提出"伪问题".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伪问题"
1.满堂问.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满堂问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以为多提问,就可以启发学生多思考,但事实上这样做学生更会被纷繁的问题弄得晕头转向.同时,在满堂问中,往往是教师"包办",学生只是配合回答,表面上学生纷纷答题、讨论激烈,实际上学生缺乏选择权,最后的讨论结果仍归于教师的标准答案.这不利于学生体验与感悟历史,也限制了其历史素养的提高.
伪问题、增强、历史课堂教学、学生体验、教师需要、满堂问、能力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历史素养、标准答案、重复性、艺术性、选择权、科学性、转向、特征、免提、价值、构建、感悟
N09;F09
2013-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