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代的书信
今天大家把“书信”当作一个复合词来用,而古代的“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信”指使者,即传递信件之人.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请母亲谢绝县令派来的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诗句中的“信”,指的就是来说媒的使者.《三国志》记载:“(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这里的“信”,亦指使者.“信”的这一意义,常见于汉魏六朝的文献,不能误解为后来兴起的“书信”.但在《晋书》内,“书”和“信”已经结合成词,唐人诗亦多见“书信”,而且有了单以“信”指函札、信件的用法.如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中“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等句,便以“书信”连言.如果认为此诗中之“信”仍指送“书”之人,那么下面这首诗里的“信”却确为“书”的同义语.元稹《书乐天纸》:“金銮殿里书残纸,乞与荆州元判司.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京信”加“封”,显然指物,意思非常明确.可见“信”的函札之义虽系后起,但时间并不很晚.而以“书”指信件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写“惠书奉悉”,作为“收到来信”的文言写法,是很常见的.
2019-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