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载“造道”意识影响下的义利观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中,义利关系是一个长期为人重视的论题.一般认为,中国思想史上曾有四个时期——先秦、宋明、清初、近代都发生过激烈的“义利之辨”.①先秦的“义利”之论并非儒家的专利,而频现于先秦诸学派的论域,如晏婴的“义,利之本也”②,《国语,晋语》中的“义者,利之足也”、“废义则利不立”、“义以生利”,《墨子·天志》中的“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易传·文言》中的“利者,义之和也”③等.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却有明显的特点,如孔子将义利关系纳入道德规范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规范着统治者与庶民大众的日常生活.④
2015-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7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