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058.2014.25.085
树立课程意识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课程意识,其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表现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与处理教材的方式上。教材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案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初读这句话我感到颇为疑惑:为什么要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什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近期学习和研读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实施要求后,再读这段话和思索这些问题似有所悟。<br> 为什么要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因为历史新课程标准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些目标中,只有知识目标是显性的硬性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都是隐性的软性的,无法量化,无从定形,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特定的方式、有效的方法才能一一凸显。这些软性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了教师的功底与思维水准,决定着教学的立意和境界。而教材中更多呈现的是静态的知识点、少量的材料和已经定性的观点。从教与学的角度看,的确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案例,至多也是个半成品而已。
课程意识、教材、过程与方法目标、新课程标准、知识目标、情感与价值观、重要标志、情感态度、实现程度、实施要求、能力目标、初中历史、课标、教师、案例、知识点、教与学、半成品、硬性、隐性
G4 ;G42
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为《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号为“十二五”规划课题 BY[2013]G292。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