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058.2014.25.010
遗憾乎?怨恨乎?
近来组内教研,学习了初三的一节语文复习课,在复习到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者将词中的“恨”释意为“怨恨”。笔者对此产生了质疑。<br>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就编选了北宋大词人苏轼的这首中秋咏月词。“恨”字就出自词的下阕“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教材下面的译句为:月亮对人不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对照译句,可知教材将“不应有恨”的“恨”释义为“怨恨”。再翻阅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书上面也如是释义的。教者可能就受此影响。
教学参考书、语文、释义、明月几时、教材、复习课、苏教版、三单元、七年级、月亮、学习、苏轼、释意、配套、教研、歌头、词人、北宋
G63;G62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