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058.2014.20.009
质疑猜想在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
数学史上记载了不少数学猜想。尽管有些猜想被证实是正确的,有些猜想至今仍未被证实。但不可否认,猜想在数学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高效课堂意识逐渐增强。部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概念教学引入和探索环节中应用猜想,借此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猜想在概念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提出若干质疑,与同行商榷。
数学猜想、概念教学、应用、数学发展史、数学课堂、逐渐增强、学生主动、学生兴趣、数学学习、数学活动、课堂效率、课程标准、教学引入、教学实践、教师、数学史、合理性、意识、验证、推理
G42;O1-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