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是资源,生活就是教材——课标培训活动学习心得
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那么如何让思品课堂真正贴近学生、回归生活呢?笔者结合之前参加的常州市省级思品课标培训活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挖掘学生自身资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生活性,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尤其是正在接受自己教育的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尊重学生,鼓励他们敢于想象、敢于表达.
学生的生活、自身资源、教材、课标、培训活动、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课、教育即生活、尊重学生、走进学生、贴近学生、善于倾听、内心世界、课堂教学、教育理论、回归生活、一致性、陶行知、生活性、常州市
G62;G40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