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0047.2024.04.004
对战国儒家"金声玉振"概念的本体诠释
"金声玉振"概念共现于《五行》与《孟子》,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本体"没有透彻的观照.如果尝试引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检讨,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概念与概念史的诠释,有助于廓清"金声玉振"概念的相关争论,探索其背后更广阔的诠释空间."金声玉振"以"玉振"收束、统摄并超越"金声",表明《五行》《孟子》各自都对先秦儒家德性进行整合,以呈显儒学的"天道"或"圣道"内涵.进而,"金声玉振"以"金声"为始,"玉振"却没有终点.此比喻于人的道德修养而言,意味着天道本体在人身上具体化为内在"仁"德本性的自觉、培养、实践过程,且因人内在主体的创造性和经验世界的无限性,最终指向生生不已天道本体的无限展开、丰富与涌流.
金声玉振、本体诠释、战国儒家、圣道、仁
15
B5(欧洲哲学)
2024-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