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5-0047.2022.06.013

"生生"与"名名"——论中国哲学的"底本"

引用
近代中国哲学家在创制各自哲学理论的过程中,虽然都力图保持中国哲学的特色,却也均无可避免地挪用或借鉴了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和重要观念.这就难免使人怀疑他们是否站在西方哲学的"底本"上来发展中国哲学.当21世纪初前十年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沉寂为近十年来做中国哲学的实践以后,一种希望通过发掘"生生"这一中国传统思想固有观念的造论热潮开始出现了."生生"观念体现了部分当代学者对中国哲学"底本"的一种更切近的把握.然而,"生生"哲学主要侧重于古今问题,由近代"名学"发展所彰显的中西问题同样重要.进而言之,不管从中西两种哲学形态的比较,中国古代哲人对"底本"的体贴,抑或从"形名相耦"的汉语言哲学思维特点来看,"生生"都无法脱离"名名"问题."生生""名名"两不相离是中国哲学"底本"的基本形态.从"底本"入手可视为研究中国哲学的一道法门.不过,人们也应当明白,"底本"观念既有重大价值,也有自身的限度.

底本、生生、名名、本体论、认识论

13

B2(中国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BZX124

2022-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46-16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哲学分析

2095-0047

31-2054/C

13

2022,1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