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伦理”与“精神”的诗意邂逅--樊浩学术自传之上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引用
引言:“名”—“家”禅<br>  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的“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的机会,“学术自传”的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的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的,学术乃是“人”的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的呈现和“人”之“命”的轨迹,是“生”之“学”与“命”之“术”,学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区别只是在于,它是人的生命的理性(或灵性、悟性)的表达方式。所以,如果不能在学术、在学术“自传”中像尼采那样“瞧,这个人”,即“瞧”到“这个人”,也许便不是真正的学术,也不是真正的“学术自传”,因为“这个人”并没有被“学术地”发现并“传”起来,最大的可能是,学术对“这个人”来说只是异在的“谋生”之“术”,而不是“生之术”。当然,“学术自传”应当融合学术与生活,它们是“人”的灵与肉的一体两面,然而既然披着一件“学术”袈裟,也就意味着有自己独特的天命和追求。席勒说过:“在肉体的意义上,我们应当是我们自己时代的公民(在这种事情上我们没有选择)。但在精神的意义上,哲学家和有想象力的作家的特权与责任,恰是摆脱特定民族及特定时代的束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切时代的同代人。”“学术自传”,写的是自己,“传”的是精神,灵动于其中的当是学者由“自己时代的公民”向“一切时代的同代人”的超越与奋进的那种文化抱负和文明担当,至少,这种精神追求应于“传”中隐隐约约地显现。

伦理、诗意、学术生命、上部、时代、人民出版社、一体两面、学术反思、生活世界、精神追求、公民、表达方式、哲学家、想象力、灵与肉、和文明、作家、责任、学者、选择

7

I20;G64

2016-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48-16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哲学分析

2095-0047

31-2054/C

7

2016,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