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是"——以海德格尔的论述为例
海德格尔关于being的讨论,是从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关于这个概念的看法出发的.这些讨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相关论述,也有助于我们把握being这个概念的意义和历史.但是,由于中译文把它翻译为"存在",结果使我们字面上就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地方.经过把它修正为"是",则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翻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的问题.与being相关,对照两种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些新的认识.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应该翻译为"存在";"是"的翻译和理解,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不一定就是逻辑的理解;关于"是"的理解和认识,尽管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主要而且首先是从语言方面得到的,即从being这个词的日常用法和通常使用方式得到的.
是、系词、存在
1
B516.54(欧洲各国哲学)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项目《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05FCZD0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的资助.特此致谢!
2011-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2页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