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伦理为何不是一种功利主义
将佛教伦理解读为某种功利主义,是对佛教行为理论和终极价值的误读.本文重点解析佛教视域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慈悲观念与终极价值,以澄清佛教伦理与功利主义的不同.与功利主义从效果反推行为价值不同,佛教认为行为价值源于行为者的心灵品质.瑜伽行派尤其从存在论层面揭示行为的实质是行为者清晰可鉴的心识活动、心理轨迹.慈悲观念在上座部与大乘佛教虽有不同面向,但两者都是建立在世间批判与实相揭示基础上的,与结果主义的福利主义倾向有旨趣上的不同.与功利主义肯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价值、并臣服于苦乐感受性不同,佛教揭示以感受性为基本特点的业果的异己性,瑜伽行派特别指出整体呈现的身心世界是内在心识的外显,彻底虚化了后果的全部意义.
业(行为)、业果、动机、后果、慈悲
B948(佛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22-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