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治性"何以可能——墨家人性论新探
墨家以"染丝"作类比,将人性区分为本原之性和所染之性.本原之性内含可善可恶的潜质;所染之性受外部环境影响,彰显不同的善恶行为.基于"利"这一善恶的判断标准,墨家指出"仁者寡""人异义""不相爱"和"自利"四种人性之消极面向,并主张建构一个以"天之性"为根本的相爱相利的共同体,从而指引人心人性向善去恶.但墨家人性学说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由"以利言性"的外在实践逐渐转向"以义治性"的内在实践工夫,即人以"观"之工夫,感通于"天",使"天之义"内化于人心,并通过"克己"的修养工夫,外化为一种相互的善意.
人性、所染、利、天之义、修养工夫
B224(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2-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