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与"存在论的换位"
第一哲学不仅面向哲学的最本源性问题,也意味着哲学自我定义的方式.在当代中国语境中进行哲学写作,不仅面临着哲学在中国的"身份性疑案",还面临着哲学自身的困境.无论是在海德格尔还是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哲学思考都不可避免地与哲学的自我治疗乃至自我定义关联在一起,哲学本身似乎成了问题.中西两大文明传统在中国的相遇所形成的"道出于二"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疑案与困境.而赵汀阳的《第一哲学的支点》(以下简称《支点》)直面这一状况,通过重新确立第一哲学的支点,达成存在论的范式转换,试图为哲学奠基.《支点》给出的是这样一种"存在论换位(ontological transposition)":"存在论问题是由'是'(to be)换位为'做'(to do),物的世界换位为事的世界,事物存在论换位为事情存在论."①通过存在论换位,《支点》试图建构的是对每个人都具有切身性意义的生活存在论.
存在论、回归生活
B0-0;B516.54;G410
2021-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