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阶级化透视——《哲学的贫困》之思想主线探究
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是《哲学的贫困》中的一条思想主线.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马克思揭示出从生产力到生产、交换和消费形式,再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社会历史结构.在此基础上,他批判了蒲鲁东所构建的“与观念顺序相一致的历史”,再次明确了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历史“剧作者”和“剧中人”的双重地位及作用,初步阐释了一切关系在其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虽然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历史的前提而存在,但在历史演进中的社会主体却是个人所隶属的阶级.为此,马克思详尽考察了阶级的形成过程和历史作用,辨明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充分运用阶级分析法,彻底驳斥了蒲鲁东无视现存的社会构筑于阶级及阶级对抗之上的事实、否定工人运动与政治革命的合理性等,为社会变革的现实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现实的个人、社会有机体、共同体、阶级、阶级分析法
B0-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CZX003
2020-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