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还是“践形”?——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根据、先驱及其判准
自《尚书》起,中国人便形成了一种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践行”系统,此后,由于传统天命观的崩塌和德性生命的凸显及其个体化落实,因而从孔子起,经过子思、孟子之继起阐发,儒家又形成了一种建立在个体之慎独、诚意基础上的“践形”系统.所以到了宋明理学,其知行观便既有发自认知系统基础上的“践行”系统,也有以《孟子》《大学》为基础的“践形”系统;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则属于从“践形”系统出发对于程朱建立在认知基础上之“践行”系统的一种根本性扭转.这一扭转,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人们的认知程序,却由此凸显了道德理性与认知理性的深层分歧及其不同的人生作用.
践行、践形、知行合一、身心之学、知行之学
B248.2
2020-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