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存在:一项现象学的研究
胡塞尔晚年将两性间的本能和母婴关系等“在家状态”构筑为超越论现象学的新基础,从而实质性地构成了对海德格尔“在世存在”理论的批评:本己性并非“无家可归”的,而是应该显明于与家人关联的“切己性”.同样以“在家”为基础,列维纳斯突破了海德格尔“在世存在”理论的统治,但与胡塞尔强调家的“融合存在”不同,列维纳斯坚持亲子与两性中的他异性的基础地位,主体只能在不可消除的差异性中与他者相互渗透、感发与生成.在对在世、在家之奠基关系的转换中,现象学运动实现了从在世存在到本性存在,再到异质存在的突破.
家、母婴关系、无家可归、亲子关系、存在
B5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24
2019-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