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凡之间:孔子的生命境界问题及其展开——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的诠释史为中心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本是孔子自述的“学而知之”之序.然而,随着孔子“圣人”形象的逐步确立,魏晋之后的诸多学者认为“生而知之”的孔子之所以降格陈述这一“学以成圣”过程,意在通过“隐圣同凡”的方式“为学者立法”.问题在于,虽然“隐圣同凡”的“退讫”策略消解了“学知”与“生知”之间的张力,却有割裂圣人之言与行、为人与为己的危险.因此,“圣道无隐”的“亲证”原则在其他一些学者那里又被重新确立起来.但“圣道无隐”也蕴涵着一个内在难题,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否“恰好”意味着孔子生命境界的“至极”?对此,张载的解读指示出孔子生命境界的“未尽”之蕴.
孔子、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即凡而圣
B2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2018-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