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性无善恶”与“穷理尽性”——苏轼的《中庸》诠释解析

引用
“中庸”是儒家哲学的基本概念,苏轼的诠释则是对以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之处为从本体论的高度来诠解《中庸》.他认为舜、禹、皋陶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能够“穷理尽性”.所谓“穷理尽性”,就是认识、体察“道”之大全,而此“道”是宇宙之本原、本体.若能体道,就能“道济天下”.由此,苏轼既论证了达到“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又论证了“内圣”与“外王”的合一.当然,因苏轼理论自身的不足,其《中庸》诠释被理学家所超越是必然的.

苏轼、《中庸》、本体论、内圣外王

B244.99

四川省教育厅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6-7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哲学动态

1002-8862

11-1141/B

201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