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善恶”与“穷理尽性”——苏轼的《中庸》诠释解析
“中庸”是儒家哲学的基本概念,苏轼的诠释则是对以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之处为从本体论的高度来诠解《中庸》.他认为舜、禹、皋陶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们能够“穷理尽性”.所谓“穷理尽性”,就是认识、体察“道”之大全,而此“道”是宇宙之本原、本体.若能体道,就能“道济天下”.由此,苏轼既论证了达到“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又论证了“内圣”与“外王”的合一.当然,因苏轼理论自身的不足,其《中庸》诠释被理学家所超越是必然的.
苏轼、《中庸》、本体论、内圣外王
B244.99
四川省教育厅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