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我之路:中德哲学对话会”综述
2016年8月21~23日,来自中、德两国的十余位哲学学者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以“通向自我之路”为主题,对中西方的自我问题进行了哲学审视,以在中国哲学与德国哲学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
阿姆斯特丹大学哲学系克里斯坦·克里金(Christian Krijnen)教授从黑格尔论伦理生活的“确实性”概念人手,论述了康德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现实性”问题: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实践哲学,他反对作为行动化自由之失败的所谓“实践形式主义”,将外在性视为行为的不自由,而确实性则被看作内容的理性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悦笛研究员从情感哲学的角度重新论证了孟子“四端之心”的全球价值:从“情感理性”肯认孟子思想形成了“情理结构”,由“道德情感”描述四端顺序与四心程序,由“积极情感”论证由“性善”推出“情善”,从“人类情感”确立儒家情论以“道始于情”为现实出发而落归到“孔颜乐处”的生存境界.
哲学对话、对话会
D912.7;B2;B0
2017-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