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的进路重整与时代观照
一个世纪以前,现代物理学革命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在“统一科学运动”的旗帜下,迎来了逻辑实证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之滥觞,科学被描述为寻求具有普遍性且与价值及文化无涉的知识的活动.20世纪60年代,历史主义的兴起打破了“科学的客观经验的构建独立于主体性”的迷思,将科学理性还原为群体性认知与共识,但也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相对主义立场提供了理据.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科学实在论、建构经验论、贝叶斯主义、最佳说明推论等方面的讨论展开了更为细致的形式化辨析,侧重于认识论的一般科学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以往被视为一般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范畴的“因果性”、“时空”、“自然类”等在具体科学中的意涵,以及“基因”、“心智表征”等具体科学的重要概念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内涵也得到了深入细致的推敲,由此具体科学的哲学方兴未艾.这两个方面共同体现了科学哲学的正统进路,即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理论的理论(竹尾治一郎在《科学哲学》(1979)中称之为“科学哲学2”(PS2)).[1]这一狭义的科学哲学通过繁复的概念辨析与形式论证得以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般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及哲学分析(如心灵哲学)与科学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科学哲学日渐丰富的理论细节对科学研究本身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时代观、科技哲学
A849;N02;G3-02
2014-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