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政治批判的两种理论效应
政治批判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其所处的主要时期是1843年夏至1844年2月,即《德法年鉴》时期(当然也包括克罗茨纳赫时期).相关的政治哲学著作主要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论犹太人问题》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政治批判,主要对政治现象和相关理论进行探讨分析.遗憾的是,学界对该问题研究不足,政治批判思想长期以来处在"空场"状态.原因有二: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强势地位遮蔽了政治批判的本有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一直高度肯定《手稿》的哲学人类学维度,进而将青年马克思思想主题归结为人道主义,由此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政治批判思想,特别是激进政治主题不得不被归结为枝节性的、过渡性的思想片断.二是绝大部分学者过于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理论隐喻中考察政治批判思想,这实际上是把马克思的政治批判思想仅仅归结为费尔巴哈式的,从而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所能达及的最高水平就是费尔巴哈的一般唯物主义和人本学.阿尔都塞说过:"在1843年手稿(《批判》)中,马克思的自我意识是费尔巴哈式的意识."[1]其实,政治批判主题与《手稿》中的哲学人类学思想并行不悖,并且前者是后者得以形成的前提;与此同时,政治批判思想的丰富性也不是"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的线索所能涵盖的.
B0(哲学理论)
2013-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