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35/j.issn.1001-7283.2023.05.036
不同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对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不同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对生产效应的影响,以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2种前茬作物茬口(大豆茬口和玉米茬口),副区为4个链霉菌剂喷施处理,分别为CK(拔节期+灌浆期均喷施清水)、JS(拔节期喷施D74+灌浆期喷施清水)、FS(拔节期喷施清水+灌浆期喷施D74)、JF(拔节期+灌浆期均喷施D74),研究不同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光合特性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茬口各处理的平均成穗数、产量和灌浆期的植被指数均高于玉米茬口,穗粒数、千粒重和灌浆中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则低于玉米茬口.链霉菌剂处理对晚播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灌浆后期的旗叶Pn、植被指数和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JF>FS>JS>CK.相关分析表明,2种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的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及灌浆中、后期的旗叶Pn、叶绿素含量和植被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大豆茬口灌浆中期的植被指数除外).综合评价表明,2种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各处理的评价系数均大于CK处理,其中灌浆期喷施效果要明显好于拔节期喷施,拔节期+灌浆期2次喷施效果最佳.
不同茬口、晚播小麦、喷施链霉菌剂、产量、光合特性
S512.1;S311;S127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基金项目
2023-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5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