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结合秸秆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并改善耕层薄化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方法]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RT)、深耕(D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耕+秸秆还田(DTS)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结果]与旋耕(RT)相比,单纯深耕(DT)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DTS)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 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RTS)处理分别增产7.55% 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 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结论]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有限;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减弱了单纯深耕对10—20 cm土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耕层厚度、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团聚体、玉米-小麦轮作
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团队项目
2020-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7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