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674/zwyf.2015.0330

十种湿生植物根际真菌群落参数和土壤肥力的比较

引用
[目的]利用人工湿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点源污水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人工湿地的湿生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对污水处理有重要影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湿生植物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而对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信息较少.本文主要研究10种湿生植物根际的土壤肥力、真菌数量、生物量和真菌的碳代谢,目的在于筛选出根际土壤真菌生物量和活性均较大的植物种类,为今后人工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向后抛石法”随机选取采样点,收集10种湿生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真菌数量采用稀释平板法,真菌生物量(麦角固醇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真菌碳代谢指纹采用FF板进行分析.[结果]银边石菖蒲、花叶香蒲和黄菖蒲根际土壤分别有较高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p<0.05).黄菖蒲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和生物量最大(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磷与真菌数量和生物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是制约土壤真菌分布的重要因素.碳代谢指纹分析表明,水生美人蕉土壤真菌对95种碳源的平均利用活性以及对6种碳源群的利用强度均大于其它植物,土壤全氮显著地影响了真菌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P<0.05).[结论]10种湿生植物根际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有显著性差异,因而土壤肥力和真菌群落可以作为筛选人工湿地植物的重要依据,但这一结论还有待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

湿地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生物量、碳代谢指纹

21

S154.3;S158.3(土壤学)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50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9121和31170305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15-82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008-505X

11-3996/S

21

2015,21(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