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娄)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培肥土壤和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位于陕西杨凌的“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Biolog分析结合常规分析,研究了4种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施肥农田(CK),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农田(NPK),长期绝对休闲(FL)和撂荒(AL)]对(土娄)土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AL和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显著高于CK和FL处理,其中AL和N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CK和FL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PK处理的SMBC/SMBN值最高,而CK和FL处理最低,两组间差异显著,而AL处理居中但与两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础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是AL> FL> NPK> CK,累积呼吸量的变化趋势为AL> NPK>FL> CK,表明AL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其次是NPK处理,再者是FL处理,而C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Biolog分析的结果显示,AL、NPK和CK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开始的24 h变化不大,此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升高;而FL处理在72 h之后才快速升高.培养结束时,NPK和AL处理的AWCD最大,其次是CK处理,FL处理最低.NPK和AL处理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指数D均最高,CK其次,FL最低.各处理的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没有明显差异.相比CK、NPK和AL处理能提高(土娄)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FL处理则会降低(土娄)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7%,其中第1主成分(PC1)的方差贡献率为52.0%,第2主成分(PC2)为11.6%.NPK处理和AL处理的碳源利用特征相类似,与CK和FL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显著分异.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等三类碳源是区分各处理的主要碳源.[结论]撂荒和合理施肥的农田均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长期的绝对休闲则不利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维持.合理施肥的农田并不会造成土壤微生物量的下降以及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退化,相反,合理施肥对于维持农田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呼吸、微生物多样性、BIOLOG生态测试
21
S154.34(土壤学)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创新项目QN2012038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5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