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8-505X.2003.01.004
稻麦轮作田改为保护地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
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表明,位于长江三角洲嘉兴市的稻麦轮作田改为多年连作的蔬菜保护地后,土壤肥力质量已出现明显的酸化、次生盐积化、"富营养化"和非均衡化(氮磷超负荷累积和中微量元素缺乏)等演变趋势.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同类蔬菜地土壤相比,或与仍是稻麦(油)轮作的三类代表性水稻土相比,153个蔬菜保护地土壤样品pH平均下降约0.9单位.囊水型水稻土和爽水型水稻土大棚保护地的土壤pH下降严重,而漏水型水稻土大棚保护地只略有下降.84个蔬菜保护地土壤样品的可溶性盐平均为2.81g/kg,其中>3.0 g/kg占36.2%.囊水型土壤含盐量最高,达3.71g/kg,爽水型土壤与漏水型土壤分别为2.67和2.54g/kg.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大幅增加,尤其是速效磷超负荷累积:硝态氮(N)>300 mg/kg占调查样品的30.8%,速效磷(P)达90 mg/kg 以上.但中微量元素相对不足,缺钙、缺锌、缺硼等生理缺素病害时有发生.调查证明,蔬菜保护地土壤肥力质量急剧变化与过量施肥及多年大棚蔬菜连作有关.因此,退化土壤的修复必须从建立科学的平衡施肥制度和合理的轮作倒茬体系着手.
蔬菜保护地、肥力质量、酸化、次生盐积化、养分非均衡化
9
S316;S158(作物生物学原理、栽培技术与方法)
浙江省科技计划99-02-2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19990118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