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30/j.cnki.jpgr.2017.06.004
黔东南香禾糯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香禾糯是我国侗族人民数百年来的传统主食,也是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民族植物学调查与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黔东南侗族地区传统分类的香禾糯农家品种进行了评价,以便探讨香禾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变化.通过8对AFLP引物并基于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对从黔东南侗族地区收集的95个香禾糯农家品种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70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19个,占87.55%,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0.3738,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46,遗传相似系数为0.7121~0.995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546时,可划分为Ⅰ、Ⅱ两大类,外加1个特殊品种,其中Ⅰ类群有88个品种,Ⅱ类群有6个品种,来自相同和相邻侗寨或者形态性状相近的品种并没有完全聚在一起.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香禾糯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传统耕作文化保护较好的侗寨内,其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香禾糯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黔东南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关,还与该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耕作制度和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密切相关.
香禾糯、遗传多样性、AFLP、种质资源、传统文化、民族植物学
18
U45;S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070,31761143001;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2078;贵州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LKK-2013-05;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基金20090082;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重大项目KY[2017]047
2017-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