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772.2013.34.011
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高至2012年底的52.57%,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 i。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指出,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大重点之一。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能力相适应,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切实解决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所需资金问题是实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至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即由47.5%提高到51.5%。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必然伴随着城镇化投融资规模的持续扩张。据国家开发银行测算,2013年至2015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约为11.7万亿元,而财政资金仅能支持当年城镇化新增投资的五分之一左右。据《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推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同时,城镇化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预计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共计将超过30万亿元。
城镇化建设、建设投融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率、信息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资金需求量、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工作会议、建设资金缺口、国家开发银行、现代化道路、投融资体制、城镇化道路、资源环境、资金问题、中小城市、中国特色、深度融合
X70;F32
2014-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