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772.2012.09.018
构建中原经济区区域间合作机制的路径思考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要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笔者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核心区、结节区和周边区.核心区就是中原城市群覆盖的区域,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城市密集区;外围区是河南省除中原城市群以外的其他地市;周边区指河南省周边的城市,包括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东省的菏泽、聊城,山西省的运城、晋城、长治,安徽省的毫州、淮北、阜阳等10个地级市.近年来,由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各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逐渐显现,区域差距较为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特征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因此,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经济区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机制、中原城市群、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周边区、核心区、平衡性特征、经济区划分、资源禀赋、战略支点、战略定位、小康社会、相关理论、社会主义、历史基础、空间开发、经济区域
F12;F06
2011年河南省软科学课题: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政府间合作体制机制研究112400430036
2012-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