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di及膈肌功能监测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在SBT过程中EAdi的变化以及膈肌厚度位移变化,分析结合二者参数预测脱机拔管的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符合COPD诊断标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NAVA呼吸模式,按照患者是否成功脱机拔管分为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BT前、SBT30 min的呼吸参数变化及SBT时(基线)、10 min、30 min的EAdi值和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结果 纳入40例接受机械通气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其中32例成功撤机,脱机失败者8例中,6例不得不在SBT过程中重新上机,2例在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1)两组患者撤机前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内PO2和PCO2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SBT 30 min后再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显示成功组HR、RR、PCO2比失败组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Vt、PO2/FiO2比失败组高(P<0.01).成功者中SBT各时间点的EAdimax和EAdiAUC均比失败组低,且失败组中随着SBT时间延长,EAdimax和EAdiAUC呈增加趋势.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膈肌厚度及位移变化在不同时间段自主呼吸实验成功撤机组中tdi膈肌厚度及右侧膈肌位移指标方面,显著大于撤机失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i联合膈肌功能可监测撤机拔管,提高撤机成功率.
EAdi、膈肌功能、COPD、机械通气
56
R459.7(治疗学)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C33250;浙江省卫生计生委项目2016KYB331
2018-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