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外伤后声带瘢痕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兔声带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上皮增殖活性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探讨声带瘢痕形成机制.方法 实验用兔声带锐性损伤后1周~6个月,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上皮增殖活性及固有层内透明质酸、胶原纤维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 兔声带损伤后3个月内上皮增殖活性增强;6个月内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结论 兔声带损伤后早、中期各种ECM分泌增加,主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且呈无序排列,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在损伤后期胶原持续高于正常,导致声带局部瘢痕形成.
声带瘢痕、细胞外基质、组织学
50
R739.65(肿瘤学)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1KYA145;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0A610068
2013-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