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寻找最初的“仁”对先秦“仁”观念形成过程的文化考察

引用
“仁”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尽管关于甲骨文中有无“仁”字尚无定论,但是甲骨文已经有了“仁”字的原形.从“夷俗仁”、“相人耦”的风俗习惯入手,可以发现仌、爽、乘、化、尼、弔六个字形,分别是东夷民族二人相亲、抱哺其子、抵足而眠、靠背而卧、男女之爱、追孝父母诸风俗的写照,它们共同成为酿造“仁”的文化土壤.西周有“心”符之“德”源于并超越殷商无“心”符之“德”,其强调“怀保小民”、“以民为鉴”,可能系受东夷“相人偶”精神的影响.西周的“德”字与战国时的“忎”(仁的古字)之间存在联系.“忎”最早源于母亲对胎儿的关心.从人从二的“仁”字,最早见于西周晚期的《夷伯夷簋器铭》,比学术界公认的首次见于战国时期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中的“仁”字,要早约五百余年.“仁”经过孔子的加工上升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推动中国古代社会从野蛮不断走向文明的精神支柱.

仁、忎、夷、仌、夾、乘、化、尼、弔

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渊源与流变”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3AFX002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3页

128-150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外法学

1002-4875

11-2447/D

26

2014,26(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