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治的理想与立法的局限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之综述与反思
@@ 一、引言
1996年全国人大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对庭审方式作出了较大变革,完善了辩护、强制措施、被害人等制度.[1]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改革的有限性、新法内部存在的矛盾、诸多举措在实践层面无法实现等.[2]随着近些年来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些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很多学者和实务界人士认为,只有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才能加以解决;立法机关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于2003年10月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刑事法治、理想、立法机关、刑事诉讼法修改、综述、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刑事诉讼制度、议事日程、庭审方式、诉讼理论、实践、人等制度、全国人大、强制措施、改革措施、有限性、现代化、实务界、大变革、意识
19
D9(法律)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2页
22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