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字理教学汉字
多年以来,我们一以贯之的识字教学有三:其一,初读课文前,出示课文中的生词一读而过;其二,在初读课文中,随文识字,一知半解;其三,分别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后认读部分生字,就字教字.2011版《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的目标设置有三:目标一,逐步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目标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目标三,养成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仅着眼于“一读而过、一知半解、就字教字”的教学,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识字需求,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与人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需要,面临着海量阅读的需要,怎样的识字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著名汉字研究专家唐汉说:“几乎每一个汉字,尤其是初始阶段的汉字,都是一种实物的摹绘、一幅生活场景的缩影.”因此,当一个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这个汉字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应是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从某个角度讲,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该是一个欣赏、理解、认同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得先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理据.小学阶段接触较多的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
字理教学、培养学生、识字教学、汉字研究、目标设置、能力、课文、新课程标准、指导学生、养成、学生主动、小学阶段、随文识字、书面交流、生活场景、生动有趣、构字理据、初始阶段、指事字、形声字
H12;G42
2014-0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