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满满的"南开之父"张伯苓
何以救国,弃戎从教
1891年,15岁的张伯苓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专业是航海驾驶.4年后,他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按理,北洋水师学堂的毕业生应该在毕业前一年到北洋舰队的船上先实习一年.但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灭,整个北洋学堂的学生竟找不到一艘可以供他们实习的船.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张伯苓也不得不在家赋闲一年多,直到1896年才等到了一艘"通济轮".上船实习后,张伯苓发现整个清朝海军中都弥漫着一股沮丧的气氛.在听老兵们讲述黄海大战的屈辱时,张伯苓悲愤难平,几欲痛哭失声.而真正重创心田,让他决定转变人生方向的事,发生在两年之后.1898年7月,英国从日本手里拿到了威海卫,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订租威海卫专约》.张伯苓所在的"通济轮"负责运送清廷官员去威海卫完成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上,他目睹了日本太阳旗被降下,升起清朝黄龙旗,但随即黄龙旗又被降下,换上了英国人的米字旗.两天内"国帜三易"的奇耻大辱,让张伯苓想通了:"海军救不了中国",于是那一年,他脱下军装,做个教书匠.6年后,张伯苓创办了南开中学.但他想要做的,远不止这些,他的梦想是办一所一流的大学.1917年,他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要办好学,自己要先学好.
2020-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