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中润物在实践中塑德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德育工作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只是单纯地依靠学科课程进行点滴的微不足道的德育渗透,缺乏鲜明的时代气息,或只是一味机械地空洞说教,缺乏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忽视了学生本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灵与血的个性化载体这样一个事实。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德育工作探索,结合我校开展“学习杨承宗爷爷”主题活动为例,从“拓展德育空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德育实践能力及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出发,认为我们德育工作的开展应扎根在“实践”这块沃土上,要紧密贴近灵动丰富的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真正的德育实践中去体悟,去认识,去总结,去自我教育,去自我监督,去自我成长。
德育实践、德育工作、学生主体作用、心灵的沟通、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主题活动、学生生活、学生德育、学生成长、学科课程、实践能力、时代气息、师生之间、教育实践、德育渗透、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学生本、个性化
G64;G4
2015-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