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正如《学会生存》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教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放手自学,注重预习
学生有共同的心理状态,即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一定要“信得过”“放得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发表意见,认为“我能行”,教师也教得轻松多.我认为首先要注意两点:
(一)放手自学.如在教学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我注重让学生借助注释、字典自学理解句意,不必一字一词地教,让学生意会则可,言语可自由些.学生通过自学,从字面上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我接着引导学生问:“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小组交流,解疑释惑,体会道理(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教师指导、自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的过程、学会生存、心理状态、小组交流、首要目标、实事求是、课程改革、科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观念、基本能力、主动权、信赖感
G42;G63
2014-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