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26/j.cnki.apps.2016.06.011
源自陕、甘野生小檗的小麦条锈菌有性生殖后代的毒性分析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最具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之一,其流行常常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但是,由于新毒性菌系的出现,抗病品种在种植短短数年内便“丧失”其抗病性.研究证实病原菌毒性变异产生新菌系是导致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确定,发现自然条件下我国小麦条锈菌在野生小檗上可以完成有性生殖.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自然发病小檗小麦条锈菌的分离及其单夏孢子堆纯化,利用中国鉴别寄主进行了毒性测定分析.从陕西、甘肃两省的3种感病小檗共分离获得小麦条锈菌菌系8个,其中有1个菌系与已知小种Su11-126的毒性完全匹配,其余7个为新菌系;93个单夏孢子堆群体可分为47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包括14个已知小种类型,33个新小种类型;有56个菌系与已知小种的毒性完全匹配,37个为新小种.本研究再次获得了条锈菌自然条件下存在有性生殖并因此导致新菌系产生的证据,证实了野生小檗在我国小麦条锈菌的生活史和病害循环中具有作用.
小麦、条锈病、有性生殖、毒性变异、小檗
46
S435.121.42(病虫害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7-0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0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