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脉黄化突变体yml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一直备受关注.水稻叶片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叶脉是叶片中具有支撑和运输功能的组织.同时,叶脉中存在的光合色素也能提供一定的光合作用.本研究采用重离子束诱变籼稻9311获得的叶脉黄化突变体yml进行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研究.该突变体在抽穗期开花后5 d左右,开始出现叶脉黄化表型,并于抽穗后期黄化性状明显,并持续至成熟期.在分蘖期,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抽穗后期,突变体叶片及叶脉中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导致光合效率明显降低,净光合速率仅为野生型的50.37%.成熟期突变体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显著低于野生型.通过遗传分析,确定该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进一步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SR)及插入缺失(InDel)标记,将该基因位置缩小至InDel5与RM3431之间,物理距离约为700 kb.本研究为后续突变体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水稻、叶脉、黄化、光合特性、基因定位
48
S511;S601;Q945.1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合肥市借转补科技专项;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
2022-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12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