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AF标签测序分析广东省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及演化关系
自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以来,广东的水稻品种在国内的水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将以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本研究利用开发的10,610个多态性SLAF标签,对98份广东省不同时期育成的代表性品种和地方稻种,开展遗传演化、群体遗传结构及主成分分析,发现43份老品种和5份地方稻种的遗传基础较宽,而50份近期育成的新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遗传演化和系谱分析发现,老品种大多数含有广场13、南特号、矮仔占、塘埔矮和竹印2号的血缘,而新品种大多含有IR系列品种、粳籼677、广场矮、中籼3588的血缘.这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了外引材料的利用,但忽视了对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这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兴起有关.因此,为了确立核心种源的竞争地位,应重点加强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鉴评和利用.
广东省、栽培稻种、遗传结构、遗传演化、SLAF标签
48
S511.024;S858.28;Q949.35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项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谷计划所长基金项目;广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202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483-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