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与氮肥或甲哌鎓化控对棉花冠层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实现机械采收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当前人工采收棉田的行距与摘锭式采棉机的行距不匹配,需要在采棉机的可调行距范围(76~102 cm)内明确棉花适宜种植行距及其配套措施.研究于2016—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秸秆还田条件下开展,包括行距与氮(N)肥、行距与甲哌鎓(mepiquat chloride,DPC)化控2个独立试验,探讨了各因素对冠层结构和冠层微环境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行距(76、92、102 cm)为主区,施N量(0、105、210 kg hm-2)或DPC用量(0、140、281、394 g hm-2)为裂区,等密度(90,000株hm-2)种植.在天气条件相对正常的2016和2017年,宽行距(92 cm和102 cm)与窄行距(76 cm)相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有所增加、透光率(diffuse non-interceptance,DIFN)有所降低;而在高温干旱的2018年,宽行距的LAI明显降低、DIFN明显增加.施N对冠层结构的影响有限;DPC化控对冠层结构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降低LAI、增加DIFN.与窄行距相比,宽行距可在各年份不同程度增加冠层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施氮对冠层微环境影响不大;DPC化控的冠层温度略高、相对湿度略低.行距与氮肥、行距与DPC对LAI等冠层结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行距、氮肥、甲哌鎓、冠层结构、温度、相对湿度
47
S562;S126;S31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000900
2021-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654-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