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
旨在定量描述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养分积累动态变化,基于模型分析方法从氮素营养层面阐明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高产形成机制.2015-2016年,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常规粳稻扬粳4038和扬粳4227、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扬两优6号为试材,比较研究其栽后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差异.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达11.65 t hm-2,显著高于常规粳稻(10.74t hm-2)和杂交籼稻(10.01 t hm-2).成熟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亦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植株各器官氮素吸收量及其所占比例,籼粳杂交稻以穗部最多,叶片其次,茎鞘最少;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均以穗部最多,茎鞘其次,叶片最少.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成熟期叶片氮素吸收量占植株总吸氮量的比例较高,穗部氮素吸收量所占比例则较低.不同类型品种栽后植株氮素积累动态均以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一般在0.995左右.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在各阶段氮素积累量均具优势,在快增期是由于其较高的持续天数和氮素积累速率,渐增期和缓增期是由于其较高的氮素积累速率.本文提出了符合不同类型水稻栽后植株群体氮素积累动态变化特征的Gompertz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分析了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优势.
甬优籼粳杂交稻、中熟系列、氮素积累、Gompertz方程
46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2020-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98-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