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营养对水稻籽粒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植酸等磷酸肌醇谱含量的关系
作物籽粒锌缺乏所导致的"隐性饥饿"已威胁到全世界1/3人群的健康.为明确磷对水稻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大田磷肥长期定位试验,并结合稻穗离体培养技术,探讨了不同外源磷浓度下水稻籽粒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变化及其与籽粒植酸等磷酸肌醇谱含量的关系.试验表明高磷处理显著增加水稻籽粒中植酸磷和总磷的含量,以及不同价位磷酸肌醇(InsP1-6)含量,其中以高价磷酸肌醇(InsP4-6)在磷供给下的增幅最为显著.与籽粒植酸的变化趋势相反,高磷水平降低了稻米中锌的含量及其有效性.稻穗离体培养中,高磷(P12)处理相比无磷(P0)对照,籽粒锌的有效性降幅高达81.3%.因此,过量磷肥投入会通过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的植酸及高价磷酸肌醇含量,在同步降低籽粒锌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显著降低其在水稻籽粒中的生物有效性.
磷、植酸、锌生物有效性、磷酸肌醇、稻米品质
46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
2020-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28-237